【广州日报】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启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
3月2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正式启用。这座矗立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位置的智慧医院,历经五年的建设,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智慧一体化物流系统用轨道运送检验样本,直升机13分钟可从越秀区东山口的院本部到达位于南沙区横沥岛的新院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设置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医院获悉,充满高科技含量、医教研一体的南沙院区启用后,将成为中山一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危急重症医疗中心、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为健康广州、健康湾区、健康中国的建设再添助力。
百年老院 全新启航
今天上午10时,南沙院区启用仪式在南沙院区门诊广场举行,启用仪式现场中央,“传奇中山医,启航大湾区”几个大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向人们述说着百年老院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密切联系。
南沙院区一期占地面积约233亩,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功能于一体。
围绕“静水南沙、医病医心”的设计理念,南沙院区整个门诊医技综合楼设计下沉庭院,各医疗单元按照以学科为中心的“诊疗中心化”理念进行布置,中庭景观的通道也能串联各功能单元,医护人员和患者能从诊室“推门见庭院”,舒缓身心。
头顶送标本
行走在南沙院区里,还可感受到满满的“科技感”。
南沙院区医学检验科拥有亚洲单个实验室最大规模检验流水线之一。
从诊室到检验中心,头顶上的智能轨道让患者的采样标本只需10分钟就能到达同层的检验中心实验室。“以往患者采样后,最快需要两小时拿到检验结果,实际上实验室的检验时间只需半小时到一小时,大量时间花费在人力运送途中。”工作人员介绍,借助安装在诊区天花板上的智能轨道物流系统,检验报告出具时间大大缩短,减少患者等候时间。
除了“头顶运标本”,南沙院区打造了智慧一体化物流系统,包括智能气动物流系统、智能导车机器人物流系统、被服动力收集系统、厨余垃圾动力收集系统多套智能物流系统,实现院内物流高度智能化,保障物品高效、安全地输送。
据了解,智能轨道物流系统覆盖全院90余个医技科室、护理单元、门急诊等科室,可运输物品含输液、临床标本(检验,病理)、药品、医用耗材、临床用血、器械包、治疗包、病历档案、办公用品等,有效缓解医院日常运营中人流与物流交织通行存在的拥堵难题并规避感控风险,同时让医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形成粤港澳大湾区30分钟救治圈
目前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布局颇具实力的六大学科群,进驻肾内科、普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和耳鼻咽喉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妇科、产科、重症医学科、骨科等30多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中山一院越秀院区与南沙院区实施垂直管理、同质化管理,医疗专家均由院本部统一派出。今年3月1日,首批科室执行主任、专家近80位已正式入驻中山一院南沙院区。
围绕南沙医院国际化定位与国家医学中心的战略目标,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目前已投入近20亿元用于各种装备,已配置高质量的PET-CT、PET-MRI、MR3.0T、DSA、磁共振复合手术室、手术机器人等顶尖医疗系统和设备,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实施更精准的操作,提高手术质量和疑难重症诊疗水平。
为方便患者就诊,中山一院南沙院区设置了医疗服务中心,涵盖集中检查检验预约、床位统一调配、优先就诊患者管理等多个创新性模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中山一院按照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标准建设,配置信息联通和指挥设备、移动手术室、移动ICU、车载CT等设备,已建医用直升机停机坪、拟建海上救治码头等基础设施,搭建海陆空立体应急反应与救治体系,面向湾区提供即时响应的全方位高效率救援服务,建成“粤港澳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
全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
中山一院将南沙院区作为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将全面承载国家医学中心研发攻关、成果转化、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公共卫生、临床诊疗、中西医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八大功能。
据介绍,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布局研发攻关中心,同时以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推动医学人才培养。研发攻关中心可满足近百名PI团队的入驻需求,打造大动物、生物安全、基因动物、无菌动物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为完成国家医学中心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任务提供重要的支撑平台。
2021年3月18日,中山一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签署共建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合作协议,计划面向中国、美国和其他环太平洋国家开展机器人手术培训与教育项目。当前,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在南沙院区已完成建设,面积约1000平方米,已配置四代手术机器人系统两台,腔镜培训系统十套,可承接机器人和腔镜手术人才的培训任务。
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
当天启用仪式由中山一院党委骆腾书记主持。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在致辞中感谢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南沙肩负着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多重使命任务,将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南沙院区的启用,标志着中山一院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征程。
2017年9月,中山一院与南沙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南沙院区;2018年7月,中山一院南沙院区正式动工建设;2022年6月,南沙院区通过验收;2023年3月,医院正式启用。
目前,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已经建立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服务的消毒供应中心、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放疗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六大中心。不仅如此,院区还设置了精准医学中心、肿瘤防治中心、转化医学平台,以及能提供海陆空全面救治的疑难重症诊治和灾难医学中心,同时部署约3.3万㎡的国际医疗中心,可承接国际人士的医疗保健服务。
据了解,2022年6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炉后,广州和香港医疗融合步伐逐渐加快,为便利港澳居民就医养老,南沙区政府正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未来南沙院区有望成为港澳地区居民就医的试点医疗机构。
同时,南沙院区积极参与各项质量认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质量的提升及其与跨境医疗服务规则的衔接,便利与境外医院开展业务交流、接受国际商业保险支付等,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 彭福祥 潘曼琪 郑亦楠 章智琦
报道日期:2023-03-29